THE NORTH FACE烏來桶後越野挑戰賽
滿心期待一年一度的賽事 竟然....
在平地上 自認路跑、自行車都無法爭取佳蹟
因喜愛登山、攀岩、溯溪 對越野賽情有獨鐘
於是 這場賽事是絕不可能錯過
我已是連續三年參加比賽
前兩年 免費參賽 自然受到大力迴響 知名度也因此大開
雖然有多處不是很理想 但也不忍心太苛責
還以為今年要收$500是主辦和承辦單位都做好準備了
卻不然....
雖然曾經替名衍出席路跑活動 很感謝有這機會認識些前輩
但不應該為此而只拍名衍的馬屁
我希望看到的是 他們辦的活動會更好
一直以來 只會公佈比賽內容和順序
但都是當天才公佈確實的路線
也就是說 早點到會場 就可以先擬定好策略
今年 連個路線圖都沒有
總監說 為了讓挑戰者有冒險的精神
(這樣才符合TNF的"NEVER STOP EXPLORING"嗎??)
但是在說明的時候 大家都聽得霧煞煞
難道不該來張路線圖讓參賽者更了解嗎??
之前說 因為是體驗組 光頭胎沒關係
但這次 還是看到有挑戰組使用光頭胎
難道這樣也能比賽??
大會的賽務單位算失職嗎??
公權力何在 我想經過去年
或許有人覺得反正不會抓那麼嚴
或是 反正得不了名 用光頭胎下場比不計名又如何
在起跑線要開賽時又是一場烏龍
讓有實力有機會取得名次的選手在前排
我想是蠻多選手能認同的
當這些選手已卡好位 有點擋到出入口的位置
卻被大會人員往下帶 結果後出會場的人
反而站在起跑線前 這下尷尬了
要拼名次的被卡在後半段 一些只想完賽的選手
慢慢地走出會場 卻被迫在前頭
這時非常不專業的主持人 竟然說有實力的選手
應該不差這一小段吧!! 我聽妳在講
我就不信如果吳有家在第一位 陳仲仁在最後一個
這次的名次不會更改
這時的主持人應該疏導一下 讓這些人到前頭來吧!!
或者是說 要安排一下動線
先出來的往下帶 然後繞半圈往上到起跑點
這樣後出會場的自然也會在後頭
起跑這段路實在太狹小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收更多的報名費
竟在這地方讓320人參賽 導致一出去不到兩分鐘就差點摔車
去年也是這樣 只是沒那麼嚴重
我想如果一開始是狹小路段 先路跑一段 拉開點距離
再來騎自行車 我想會更安全些
路上雖然很多工讀生在進行交管及加油
但似乎只做到向選手前有彎道或車輛的提醒
對車輛卻無法先行暫擋一下或告知有選手經過
以這次的賽事 根本可以直接穿溯溪鞋騎自行車
因為到轉換區後 就得穿溯溪鞋下溪
請問 有必要穿鞋騎車再換溯溪鞋浪費時間嗎??
轉換區又是一大缺失
運氣好的 車停前面的 就可以很快出去
像我們比較差的 多跑了不少 才放好車
然後回頭又多跑了一段
一般的賽事 轉換區都是會從頭跑到尾再繞回去
這樣可以確保大家都是跑同樣的距離
只差在牽車多跑了多少而已 這樣反而不會差太多
再來 大會好心幫大家運送溯溪鞋到轉換區
但是 錯在塑膠袋前後不一
最好使用同一個 以免像這次袋子上兩個號碼
舊的很明顯 但新的幾乎都掉了或不明顯
以致於回來後根本找不到鞋
當選手穿上溯溪鞋 袋子可掛上或用跑鞋壓著
回來後就是使用同一個袋子 怎麼會亂
而大會收回會場時 更應該分區置放
讓選手好尋找自己的鞋
像這次 溯溪鞋丟滿地 袋上新號碼幾乎看不到
大家找舊的 幾乎都不是自己的鞋
最誇張的是 新舊兩個號碼 裡面還不是自己的鞋
這下眾人找不到鞋怒從中燒
大會只好把袋子拆掉 讓大家『認領』
請問 難道大家的鞋都不一樣嗎??
又怎能知道同款同尺寸就是自己的鞋
直到會場都沒什麼人了 我還找不到鞋
我想大會也沒意思要負責 於是我只好走人
這是讓我很不滿名衍的原因
這樣辦比賽 我真看不出有什麼品質
網站上洋洋灑灑寫了一堆承辦過的活動
卻連一個320人的活動都辦不好
而且 既然是比賽 完賽證書是最基本的
甚至多數路跑活動、二鐵、三鐵活動會有完賽獎牌
不是虛榮 這很有可能是選手保持熱誠的一股動力
若是能註記時間或名次 甚至有個佈告欄立即公佈
我想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前年、今年有註記時間,去年無時間,三年皆無名次)
溯溪路段 因地形因素 行走左岸或右岸幾乎是確定的
溪床不大 旁邊有沒有太多可以繞掉的地方
所以 很容易造成小塞車的狀況
因沒有技術關卡 所以不致於卡關
這是排除掉第一年的問題
上切路段夠陡且濕滑 只有一條細白絞繩那麼多人拉扯
若是能多架新繩供選手使用 我想會更安全些
原以為的越野路跑 還特地穿野跑鞋
結果只是穿著溯溪鞋跑在西坑林道上
然後穿著野跑鞋跑公路
早知道 就穿慢跑鞋就好了嘛!!
回程的交管是一樣的問題
但在終點更是危險
首先 終點在下坡彎道後 所以很多人看不到終點
而終點線沒進行交管 一台車就可以堵住終點
有些選手剛要進終點 卻有車要上來 真是險象環生
再來是大家都以為要進學校 所以都想急轉彎進去
如果再彎道前就派人提醒 減速進終點
然後往下騎再折返進學校 這樣就安全多了
留言列表